分享缩略图

专属宅男的私密导航网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焕专属宅男的私密导航网址—辽宁制造业向新而行发展透视

2024-04-16 22:36:07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沈阳铁西,“独角兽企业”沈阳微控公司加班加点,以应对订单暴涨;大连长兴岛,陆续投用的洁净能源和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一房难求”,众多高端化工项目排队待入;盘锦高新区,20多家上游零部件制造商装修厂房、安装生产线,配套“隐形冠军”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高端光学电子园……

近年来,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辽宁以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双引擎”,推动传统产业向新求变、新兴产业破浪向前、未来赛道积极布局,这个昔日的老工业基地,奋力跳出“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向新产业要地加速迈进。

“老家底”新起来

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7组大型机柜内56台服务器正高速运转。距此两公里外,拥有百年历史的大连冰山集团研发部门内,工作人员将电脑上的模型研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计算中心,等待计算结果。

“与以往使用本地计算资源相比,公共算力让冰山集团的计算效率提高了好几倍。”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席运营官辛延魁说,中心规划建设的300P人工智能算力,已为50多家制造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未来引入超算模组,运算效率有望再提升30倍。”

作为全国最早建成的工业基地之一,辽宁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特别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矿产冶金等产业,在全国举足轻重。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赋能传统制造业,是辽宁激活“老家底”的新出路。

在前几年推动数字技术单点应用于传统企业的基础上,辽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链条普及。而今,以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为方向,辽宁的“老家底”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拥抱“数”“智”,“老字号”年轻了。

走进沈鼓集团透平公司转子车间,一台台数字化工位机有条不紊地工作,图纸、工艺流程、物料等信息在显示屏幕上一目了然。成立于1952年的沈鼓集团,智能车间已实现人、机、料等生产数据线上全管控。

“全面拥抱数字化给公司带来一场全新革命,生产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优,让沈鼓装备有了更强市场竞争力。”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说。

更多“老字号”重焕青春。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公司配备国内首条套管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线,可兼容607种产品的共线柔性化生产;沈阳海尔冰箱互联工厂打通供应商和用户的“端到端”联接,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目前,辽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到79.6%,在21项两化融合指标中,17项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数。

在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清点飞轮转子的数量(2024年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以老生新,辽宁数字经济不断做大。

沈阳梵天,一家为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公司,近年来开发数字系统实时监控工厂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了制造需求与闲置产能的交易撮合,帮助许多工厂接到新订单。类似从传统制造业中挖掘的一个个虚拟应用场景,正让数字化变成一个产业,在辽宁制造中占据的比重逐步提升。

走进沈阳市浑南区的沈阳国际软件园,停车一位难求,4万多名年轻人聚集这里,从事工业软件、物联网等的开发应用,为传统工业提供数字化服务,去年园区营收超过630亿元。大连市做强数字经济核心区,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端化发展,英特仿真、遨海科技、鑫海智桥等公司的分析软件和解决方案,让工业制造开始变得轻盈灵动。

新产业壮起来

“粗、重、大”的产业家底曾为辽宁创造了辉煌,但仅靠“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没有希望。辽宁人以凤凰涅槃的决心、腾笼换鸟的勇气谋转型,坚持同步开发新产品、培育新应用、投入新资源,让战略性新兴产业“串珠成链”,让一条条面向未来的新赛道渐次伸展。

——产业“新树”茁壮成长。3月21日,德国宝马集团对外宣布,2023年宝马集团向全球客户交付纯电动车超过37.5万辆,同比增长74.2%。作为宝马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沈阳大力招引动力电池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助力宝马追赶新能源大潮。去年,沈阳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0万辆。

不仅是新能源车,辽宁聚焦航空装备、集成电路装备、机器人等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弱到强,开始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2023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高出制造业增加值增幅2.5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5%。

工作人员在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产品(2023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未来“种子”加速萌发。辽宁大连中远海运重工造船厂内,一艘在建的无人驾驶船正在安装调试设备。由大连海事大学跨学科多专业组成的科研团队,将为这艘船装上“超级大脑”。

“只要输入目的地,这艘无人驾驶船就可自动开行,远距离遥控。”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经理王树山说,船舶计划今年建成交付。

从研发无人驾驶船舶、汽车技术,到开发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从探索半导体碳基材料温控器件,到研制“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辽宁结合地方实际布局的一批未来赛道开始成型起势。

“别看今天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未来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启东说,辽宁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快与慢”“多与少”的问题,“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谁起步早,谁才能赢得先机”。

原动力强起来

3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的辽宁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揭牌,这是辽宁今年拟组建的20个左右省重点实验室群中的第一个。

“组群将解决过去各个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散问题,同时与行业龙头企业加强联系,凝练需求,真正把机器人前沿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验室群主任刘连庆说。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金属所、大连化物所……拥有一批“大院大所”的辽宁省科教资源丰富。纵观过往,脱胎于东北大学的东软集团,如今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孵化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已跻身国内最大的机器人制造企业行列。这些都让辽宁人深知,产业之树长得大,离不开创新根系扎得深,老工业基地要加快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原动力。

——集中“兵力”布局创新平台。“张开五指”不如“攥指成拳”,辽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高水平建设沈阳浑南、大连英歌石两座科技城,组建辽宁材料、辽河、滨海、黄海四大实验室。短短一年多,辽宁四家实验室就实施重点科研项目56项,推动在辽转化科技成果89项,合同总金额3.77亿元。

在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会议室交流(2024年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精准“撮合”促进成果转化。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专利技术成立的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主动式半导体控温器件已实现批量供货。“我们科研团队将专利技术作价入股,省市也是一路绿灯,从项目选址到建设全程支持。”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研究员孙东明说。

搭建“产学研用金服”的对接平台,建设各类中试基地……辽宁小步快跑完善服务体系,助力全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去年达到55.5%,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状况正在改变。

——梯次培育密植创新主体。辽宁梯次培育、接力扶持在各个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秘笈”的中小微企业,去年新增“雏鹰”“瞪羚”企业10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3万家。全省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和“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去年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同比增长77%,引进高校毕业生同比增长20.8%……

“一度困扰辽宁的人才外流问题,如今开始逆转。”辽宁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王玉辉说,辽宁干事创业的舞台无比广阔,随着更多人才来辽留辽,曾经的“共和国工业长子”必将赢得未来。

文字记者:王炳坤、邹明仲、郭翔、张博群

视频记者:王洪流、高铭

海报设计:刘雅萱

编辑:郝静、戚文娟、侯帮兴、程昊

统筹:周咏缗、郜新鑫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

A B C D EFGHIJKLMNOPQRSTVWX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