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惊天动地80下集-视频在线观看惊天动地8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高原儿女阔步新时代——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发展成惊天动地80下集-视频在线观看惊天动地80-—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2024-03-29 03:54:51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拉萨3月27日电 3月春风,吹开新绿,雪域高原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克松社区,一幢幢漂亮的藏式独院映入眼帘,而这里曾经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旺钦格勒的庄园。现年82岁的洛桑卓玛老人曾经是庄园里的“朗生”(西藏农奴的一种)。“农奴主把吃剩的骨头扔给狗,为了能尝一口荤气,我不得不和狗去抢。”她的童年充斥着无尽的黑暗和痛苦。

一滴水里观沧海。洛桑卓玛悲惨的经历是广大农奴被剥削被压迫的缩影。

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65年前的195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为核心的民主改革在西藏全面展开,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迁,也开启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安乐且普享权利的历史新纪元。

65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摆脱苦难枷锁的西藏人民,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伟业,昂首阔步新时代,正在创造西藏历史最辉煌的篇章。

“能够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我这一生没有遗憾了。”洛桑卓玛布满皱纹的嘴角露出欣然的微笑。

享受平等与自由——民主改革让高原儿女真正享有各项人权

坐落在日喀则市江孜县境内的帕拉庄园,是目前西藏保存较完整的农奴主贵族庄园,也是近距离观摩旧西藏贵族日常生活的最佳场所。

走进这个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庄园,映入眼帘的是三层的楼房,从下到上分别是牲畜圈、农奴干活场所、庄园主生活起居的住所。象牙筷子、银质餐具、劳力士手表、兽皮大衣……展柜存放的上百件庄园主的生活用品,彰显着这个庄园主人曾经的地位和权势。

在奴隶制几乎绝迹的20世纪中叶,世界上最大的农奴制却还存留在青藏高原。

资料显示,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生死线上。

今年82岁的拉巴仓决,来自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65年前,她曾是帕拉庄园的农奴,每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干活稍有懈怠就遭毒打,生病也得不到及时救治。

与拉巴仓决境遇相同的农奴,在帕拉庄园还有3000多人。他们渴望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人生。“我们是领主家的生产工具,连大声说话的资格都没有。苦日子看不到尽头,每天想着天降菩萨拯救我们。”拉巴仓决说。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给腐朽的农奴制敲响丧钟,百万农奴获得解放。

长江学者、西藏大学教授次旦扎西表示,民主改革最根本的进步是人的发展进步,西藏人民真正享有了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

流传至今的一张珍贵照片,定格了当时的历史瞬间:熊熊烈火烧掉契约和债据,翻身农奴载歌载舞,庆祝翻身解放。

1959年8月,西藏墨竹工卡县的翻身农奴们兴高采烈地焚烧三大领主的剥削文契。新华社发

“被农奴主当作‘会说话的牛马’的我们,从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山南市扎囊县哲木社区现年80岁的达瓦至今清晰记得民主改革时期的风云岁月。

随着民主改革在农村、牧区、寺庙、城镇等陆续展开,侵犯农奴生存、婚嫁、流动、居住、劳动、人格尊严、接受教育等权利的制度枷锁被砸碎。

从此,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屹立世界屋脊。

投身建设与发展——高原儿女谱写壮丽奋斗诗篇

春风轻拂,雅砻河谷迎来了春耕季。一大早,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哈鲁岗村的村民便忙碌在田间地头。昔日的“乞丐村”旧貌换新颜,辛勤劳作的身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哈鲁岗村只有24户,民主改革中,政府把附近的20多户乞丐和无家可归人员安置在这里,“乞丐村”之名由此而来。

村民多吉欧珠的父辈曾沿街乞讨至颇章乡,民主改革后便在哈鲁岗村定居下来。“一根朽木做拐,一个破麻布口袋装粮,衣衫褴褛地沿街乞讨,这是旧西藏时期乞丐潦倒穷酸的形象。父亲告诉我,他们这些乞丐生活非常惨,能吃上一口糌粑就很满足了。”多吉欧珠说。

西藏民主改革,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多吉欧珠一家。他家分得了房子和田地,还有很多牛羊,家人也穿上了能遮体的衣服。

如今,多吉欧珠一家人曾经居住的土坯房已变成藏式二层小楼。在多吉欧珠的家里,墙壁上张贴的一排排奖状格外引人注目。

多吉欧珠高兴地介绍起孙女阿珍的一项项荣誉,“阿珍学习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很好,将来她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教育之变,是西藏之变的重要体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11019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3.1年;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09所,在校学生94.4万人。

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门巴族小伙次旺江措,2018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回到家乡后,我开过养鸡场和花生油加工厂。”他说,看到家乡的人气越来越旺,2023年初在墨脱县德兴乡德兴村开办了一家以石锅鸡为特色的餐馆,仅在一年内收入就达十几万元。

西藏墨脱县,被喜马拉雅山三面环抱,山高林密,路途险峻,物资运输曾经只能靠人背马驮。“只有世世代代生活在墨脱的人们,才知道对路的渴望有多么强烈。”今年40岁的白玛曲珍对家乡墨脱的路有着独特的情结。

白玛曲珍扳着手指头算着11年前去北京的艰难行程:“从村到县,到市,再到北京,一路步行、乘汽车、再坐飞机,3000多公里的路足足走了6天!”

拼版照片:左图是墨脱县雅鲁藏布江上的藤桥(20世纪80年代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顾绶康 摄);右图是2020年11月5日拍摄的派墨公路米林段公路。新华社发

2013年10月31日,“高原孤岛”墨脱实现第一条公路全线通车。十余年来,通往墨脱的道路持续改造升级,墨脱群众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便捷。“路通了,人多了,产业兴旺了。墨脱现在可是热门旅游打卡地了。”白玛曲珍自豪地说。

墨脱之变,折射出西藏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2019年底,西藏累计实现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2023年,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和2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如今,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32万公里,“复兴号”列车驰骋高原,国际国内航线达154条;西藏电网清洁能源总体占比超90%,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2023年,西藏转移农牧民就业64.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5.6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

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高原儿女阔步新时代康庄大道

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回族商人马尕东和他的藏族妻子扎西央宗的服装店里,进出的顾客不断增多。能说一口流利藏语的马尕东,1988年从甘肃来到日喀则,1991年与扎西央宗组成家庭并育有两个孩子。

该社区现有547户1547人,经商者众多,是一个藏、汉、回、蒙古等13个民族聚居的“大家庭”。近年来,随着服装生意越做越好,马尕东还对周边县区的部分农牧民开展服装制造技术培训,带动他们学习技能、增收致富。“现在日常从事加工服装的人员,做得好的一年能赚10万元左右。”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已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共识。“只要团结奋斗,就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江洛康萨社区党支部书记次旦央吉说。

3月的林芝,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绵延百里超过300万株的桃花次第开放,成为林芝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成为林芝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桃花经济’让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成为网红打卡点,也让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说。

鸟瞰桃花掩映的嘎拉村(无人机照片,2023年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帆 摄

西藏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李桑说:“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我们将全面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继续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城市庭院绿化行动,切实守护好这一方净土。”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高度重视西藏发展,亲切关怀西藏人民,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从2019年到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实现百亿级增长,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5年增速全国第一。

——西藏人口由民主改革时的122.8万增长到2023年的364万,人均预期寿命由民主改革时的35.5岁提高到如今的72.19岁。

——西藏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历史文化名村4个;已登记各类文物点4468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373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6项。

——2023年,西藏边境乡、村硬化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7%和87%,建制村用电覆盖率、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6.5%。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大学教授拉琼说:“这些历史性成就取得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踔厉奋发,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65年来,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各族儿女正昂首阔步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勇毅笃行。(记者边巴次仁、白明山、王泽昊、陈尚才、李键、杨帆)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